Skip to main content

老傳統遇新技術:網上賀歲新趨勢

農曆新年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全世界約六分之一的人口與家人朋友一起慶祝新春。今年情況略有不同,大多數家庭只會組織規模更小、更安全、更私密的聚會,以遏制新冠肺炎的傳播。

牛年春節期間,中國有超過一億人選擇就地過年。雖然無法親身出席家鄉的年夜盛筵,但許多人仍然會透過社交媒體、視像會議應用和其他科技以網上方式迎春賀歲。各式各樣的應用軟件讓人能夠與身處異地的親朋好友以特別的形式共度佳節。

由於親身拜年的機會少了,派發「利是」(亦稱「紅包」,是裝著錢的紅色小信封)的傳統習俗也相應逐漸虛擬化。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已有電子利是,但疫情更促使它的流行。「利是」是傳統的新年習俗,通常由長輩送給晚輩或老闆送給員工,寓意是送上新一年的祝福和好運。

雖然實體利是仍然是過年傳統中很重要的部分,但自2014年微信在中國內地推出電子利是功能以來,電子利是已經成為風行國內的互送祝福的方式。微信紅包的靈感來源自騰訊每年春節向員工派發利是的慣例。當年,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建議微信團隊成員改良騰訊向員工派發利是的方式,電子利是的創意由此應運而生,成為將傳統習俗與移動支付相結合的創新成功典範。

電子利是功能獨特、易於操作,並且與中國文化傳統相契合,因此很快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在2014年春節推出期間,發微信紅包成為時興的網上活動。自此,更多科技公司推出其電子利是功能,令發送電子利是成為大眾主流。

微信用戶可以透過內嵌的支付服務微信支付將固定金額的利是發送給朋友、同事和家人,也可以選擇在接收者打開利是時才能看到內藏的金額。利是中的錢會存入接收者的微信錢包,可以選擇轉到銀行帳戶、用於發送更多利是,或者網上及線下購物。

用戶也可以設置隨機金額的利是,讓接收者像抽獎一樣憑運氣搶利是。例如,你可以向一個十人群組發送總值100元的利是,並指定將這筆錢以隨機金額發送給首五名搶到利是的群組成員。有的人可能會搶到 65元,有的人可能會搶到 6.5元,而其他人最少可能會收到 1 分。這個玩法推出以後迅速風靡。 

2015 年,微信成為全世界擁有最多觀眾的電視直播節目——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獨家合作夥伴。數億觀眾只需要在電視機前搖晃手機就可以瓜分總值5億元人民幣的獎賞。用戶那年除夕搖手機次數達到驚人的 110 億次。

微信紅包在 2016 年繼續創新功能,支持發送者在其紅包封面添加照片。後來還加上了動圖貼紙選項。

2019年,微信團隊開發的企業溝通和協作工具企業微信推出了企業專屬定制利是的功能。企業用戶通過此功能可以定制利是,並通過企業微信消息通知、二維碼等方式分享給其員工領取。

為遏制疫情傳播,今年許多企業鼓勵員工留守原地過年。微信支付也推出「春節留守紅包」功能,協助企業通過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等方便快捷地發放「留守紅包」給其員工。

為更好地防控疫情,部分企業向選擇留守原地過年的員工發送暖心。

微信最近發布的2021年春節報告顯示,從除夕到大年初五期間,廣東省收發微信紅包次數最多;微信紅包封面開放平台共上架3,000萬款紅包封面,微信用戶人均擁有7.37款紅包封面。微信視頻號的直播功能,也為人們提供了別開生面的拜年方式。

電子利是功能也已推廣到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例如中國香港。騰訊自2016年起提供港幣電子錢包。由於疫情關係,今年香港有更多市民選擇使用電子利是。

微信香港錢包作為推行電子利是的先行者,在除夕到大年初四期間電子利是收發次數和用戶數增長均超過兩倍。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還推出畫圖利是,收到利是者需要畫出指定的主題圖畫才能拆開利是,讓收發利是變得充滿趣味,為共克時艱的人們帶來更多歡樂。

牛年最受歡迎的畫圖利是主角當然是牛。

無論有沒有疫情,一年一度的春節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且歷久彌新。即使只能夠「雲過年」,親朋好友們總能找到方法團聚,聯繫,分享故事和歡笑。是科技讓不可能變成可能。